)
来源:哔哩哔哩
考研芝士
(资料图片)
壹
语文是中国人的母语学科。汉语,穿过历史的长河,穿过我们的记忆,嵌入每个人的灵魂,成为我们的表达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情感。对热爱文学与写作的文艺青年,热爱语言的“的得地”警察来说,中国语言文学类无疑是首选的专业类。
考研专业主要分为教育部专业目录中包含的专业和招生机构自主设置专业两类。
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中国语言文学下包括八个专业,分别是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学科侧重点各有不同,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在本科期间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热门的专业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二个热门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
第三个热门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
第四个热门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竞争压力不低于中国古代文学,且是跨考热度最高的中国语言文学中的二级学科。
下面分别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贰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就业方向:从事与文艺相关的创作、评论、编辑、科研与教学工作;或从事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媒体、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就业方向:从事报社、出版社等单位的相关工作;或在高校、研究所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在学校任教师等。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就业方向: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就业方向: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就业方向:在全国各级机关、新闻出版单位、大专院校及有关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就业方向:从事教学、科研、出版、传播媒体、文化机构、公共事务、企业文化等工作,或从事创作、评论、策划等创造性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
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可在中西部省份高校、中等学校等教育单位或国家机关部门就职,或者直接进大企业从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些还可以进入企业担任技术开发人员,比如多文种网络应用软件与信息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就业方向: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宣传、文化和涉外企事业等部门从事与本学科相近的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担任国企或外企的高级文秘、宣传策划、教育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学类专业的录取分数往往比语言类专业高,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数尤其高,请慎重选择。
△研究和就业方向对比
是高校在某个一级学科上拿到博士点授权后才有资格申请的不在教育部招生目录中的特色专业,高校的自设专业往往与该校特色相契合,这些专业往往更加精专,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更加精准。
中文作为一门语言,与其他专业结合十分密切,在中文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许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自设专业。比如影视文学、计算语言学、文化产业、语言病理学等,此外,教育学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考研的好选择。
就业方向:可以到电影、电视、电台等媒体从事创作、编辑和理论工作,可以到高等院校、艺术院校担任影视艺术课程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国家机关、文化事业单位从事影视文化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
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理论、语言工程、语音工程、语言教育技术和语言数据挖掘。
开设院校:北京语言大学
就业方向:进行计算机与语言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或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
研究方向: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与文艺经济学、新媒体产业等。
开设院校:首都师范大学。
就业方向:进入文化传媒产业相关公司及企业工作。
语言病理学
研究方向:语言障碍与神经语言学、语言治疗与康复、临床语音学、自闭症谱系障碍、听力言语障碍、沟通辅具与电子工程等。
开设院校:北京语言大学
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或进入医院、康复中心等医疗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芝士问答
Q
中国语言文学好考吗?
A
不管哪个专业都不好考,凡是考上的都是付出极大努力的,一天也至少也得复习9小时以上吧。并没有要劝退大家,毕竟汉语言专业不考数学,对数学不好的同学来说,还挺友好的。但如果从来没有接触过古代汉语,以及本身语文基础不行的话,跨考的难度是不低的,而且竞争也大,不是光靠背诵就能考上的!在决定要报考汉语言之前,真心建议先找专业书来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是否真的能静下心去学,而不是靠想象来决定考研目标。毕竟考上之后,你还得跟这些知识继续打交道,不是考过就算。
Q
中国语言文学多少分才能考上?
A
文学的国家线历年基本上是 13 个学科门类里最高的,一般在355-370这个区间,单科要求基本都在 55左右,单科线和总分线都是要求最高的。大部分学校文学平均录取分数线都在 370+以上,基本上平均同学的英语政治一般是在 120+,专业课必须要考到 260左右,意味着就算读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的研,至少专业课两门也要考到 250 以上,难度是非常大的。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文学的参考书目非常多,并且很多学校不给范围,专业课无法针对备考。同时不考数学,本科生多,考研率比较高,这都加深了文学考研的难度。
2023学硕国家线
叁
中国语言文学考研主要有两个大的研究方向——文学类和语言类。
文学类专业包括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
语言类专业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等。考试的范围去招生学校的官网查看,但有的科目考试范围是重合的。
你选择的研究方向不同,考试的内容是不同的。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的专业课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综合,一种是小综合。
大综合考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内容,文学和语言学都会涉及。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初试时,专业课考查③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④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专业课考察③672文学史与文学理论④965语言学概论及汉语语言学基础。
小综合考查二级专业的内容,专攻文学或者语言学,因此又可以称为“文学小综合”、“语言小综合”。如,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初试时,“文学类”专业课考查③715文学理论和写作④857中外文学史;而“语言类”专业课则考查③716语言学概论与写作④858汉语言基础。
“大综合”带给考生的,是更多的备考任务,更多的知识储备需求,更多的阅读积累体验。考大综合的学校专业课内容更多,备考难度更大,并且现在大部分学校文学专业都有转大综合的趋势。但是,当我们的知识面被铺开之后,深度也被均匀地压缩了起来,因此,部分院校虽然改考大综合,但是从近年的考试大纲、真题不难看出,学校也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了,只要考生们针对考点有所侧重,多识记背诵,加之自身的坚持与努力,不难在初试时取得高分。
“小综合”带给考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语言与真善美相互交融的感受。相信每一位认定了中文的同学们,心中必定怀抱着对文学这片净土的美好憧憬。
而如果目标院校是考查“小综合”的话,同学们在复习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小综合出题范围小,同时也就意味着题目的难度深,同学们复习的深度也将增加:在脑海中架构起整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纵贯古今时空、横凌各个领域,将成为你复习的一大目标。除此之外,小到养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习惯,大到形成对于某一学科的严密的思维逻辑,每一点进步,都会让你感叹文学的魅力并继续为之奋斗。
初试参考书方面,文学类专业一般主要有这几本:《外国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和《文学理论教程》等。
语言学类专业一般主要有这几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通论》、《语言学纲要》等。
关于复习
文学和语言学一般都会涉及到现汉、古汉和语言学的基础知识,简单说下各科的复习重点:
1
现代汉语可以粗分为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四个部分。一开始的语音部分,如果是跨考,会觉得很难理解。语音这部分有很多东西需要记住,做好笔记,及时复习。文字部分相对简单,但细节要注意。词汇部分,像是词的构成部分比较难理解,多琢磨琢磨。最后语法是重点,重在运用,必须配合一定量的习题,做题要细致,再将做错的部分认真分析,这样做虽然慢,但是提高特别明显。
2
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3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建议先通读课本,再将整个课本分成目录版的章节,明确每个章节讲了哪些内容,然后背诵记忆课本上的知识点,按照考点和题型背诵,最后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能举一反三的效果。这门科目的考试题量大,需要练答题速度。
芝士问答
Q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课全靠背吗?
A
文科类的科目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背得好就考得好。虽然这是事实,但也不是事实的全部,现在的考试也开始重视理解啦,老师也不会想要只懂背书的机器人,而是要有想法,有自己理解的学生。能熟练背诵,得到的分可能刚刚过线,但要提高分数,要注重理解,并提高答题技巧。说实话,汉语言文学考研的题目都不难,很多都非常基础,人人都能扯上一两句,但是要答得出彩并不容易,即便有的参考答案都不够好,一定要试着自己分析、总结,而且文学类专业大都是院校自命题,最好找个直系学长学姐给你针对院校重难点和出题风格和指导一下。
肆
根据自身实力基础,选择报考学校。现在考研这么卷,没有哪个更容易考,只有选合适的报。
学校所处的城市和地区,学校该专业的学科建设如何,就业前景怎么样,学校的招生名额有多少,自己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专业课考试难度,参考书和真题好不好找等等都要考虑一下。
一、查询了解学校的专业实力
可以在教育部已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中,查询各校的专业实力。如图所示,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的学科评估专栏,输入或点击汉语言文学,比如0501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名称,就能看到分级排名,从A+到C-共九个级别,参评的64所高校:
一般而言,学校排名越高,该专业的级别越高,实力越强,相对来说更难考。但也不是绝对,很多同学由于并不完全了解这些信息,再加上每年报考时的博弈,有时可能会形成C级比A级分数线还高的情形。
所以,要结合自己的实力选择和专业、学校的当年形势综合考虑。可以按照“冲一冲”、“求稳”、“保底”的标准,选择不同范围的学校。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全国高校排名
二、恰当选择与自身实力匹配的高校
如果自身实力较强,为增加就业竞争力。那么考名校,考985、211或是一线城市学校就是首选:A+和A系列的名校,如代表中文专业最高水平的四大名校——北大、复旦、北师、南大,当然说到专业的执牛耳者,古代文学首选复旦,现代文学则是南大;
稍弱一档的985名校——人大、武大、山大、川大、南开、浙大、华东师大、中山大学,其中武大的语言学、浙大的文献学、川大的比较文学都是强项。
如果成绩一般,力争上游,可以选择稳一点的985和211,如B、C系列高校: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师大、湖南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师大、暨南大学、苏州大学、吉大、北语、首师大、中央民族等;以及地方上的一本强校,如上海师大、浙江师大、山东师大、河南大学、西北师大、天津师大、扬州大学、山西大学、福建师大、新疆大学、江西师大等。
如果自己成绩在国家线上下浮动,那么选择各省级师范大学,上岸几率会更大些。
在选择时,学校所在地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想在上海就业和发展,当然应该优先考虑上海的学校。这样毕业季实习和找工作都比较方便,而且上海学校的毕业生落户也比外地学校有优势。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考研选校选专业马虎不得,需要同学们认真权衡考量,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推荐一下考研芝士【全科/专业课一对一】,可以把收集考研信息、制定学习规划、筛选学习资料、到处找群问问题这些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用在学习上,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标签: